如果举办“上思全境认路锦标赛”,他是绝对的种子选手;
如果比拼“上思司机年度行车旅程数”,他也是当仁不让;
如果评选“上思最低调劳模”,他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这位准三项全能冠军叫温良,是上思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司法警察,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三哥”。据“三哥”介绍,他原本是县粮食局的一名防害员,于1995年进入法院系统,和很多法警一样,期间担负过值庭、押解、看管、保卫等常规任务,还一度到县看守所兼任值班人员,没想到经过兜兜转转,最终跟“四轮“打起了交道——成为了专职的诉讼文书送达员,而这么一干就是干了13年。
“三哥”常常笑称自己是领着法院工资的邮递员,别人是拿“审理案件数”考评,自己是拿“公里数”考评,这个在别人看来略带戏谑意味的称谓,对“三哥”而言却充满了自豪。从接手送达工作至今,“三哥”平均每年都要送达近2000份诉讼文书,需要驱车行驶30000公里,十多年来,走遍全县87个村、1000多个屯。不仅如此,到河池、百色、桂林等地去送达更是家常便饭,最远的甚至还到过海南,为的就是将当事人日思夜想的诉讼文书稳妥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签字,然后“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的离开。
“三哥”说,为了节约送达时间,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他曾经很“冒失”的在一天内辗转了五乡一镇,最后几乎是掐着油表的最后一格回到了法院,也正是因为那次,他每次出远门送达都会自备一瓶汽油。“我一时回不了家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这些诉讼文书要回家。”“三哥”笑着说。
走得比别人都多,看到的比别人都远,“三哥”自然成为了“活地图”。2012年6月,上思法院开展“无诉村屯、社区”创建活动,需要在87个村屯挂牌建立法官驻村工作室,办公室便特别定制了牌匾并进行了核对,正准备放好时,恰巧让“三哥”看到。
“这个地方我去过,但这个字好像不是这样写的。”“三哥”对某块牌匾上的字产生了疑问。
“我们专门在网上查的,应该没有错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印象中,枯娄村的娄字是有草字头的,该写成蒌字才对。”“三哥”边说边一撇一捺的在手掌上比划着。
眼看工作人员仍然坚持己见,执拗的 “三哥”马上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掏出了一本《上思壮族自治区地图册》,翻到“公正乡行政区划图”。
“你看,真的就是蒌字”当真相大白时,“三哥”仿佛取得了胜利一般。
当得了法警,做得好送达员,对于“三哥”来说还远远不够,上思县法院上上下下都知道他还是个调解专家。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将2009年确定为“调解年”以来,“三哥”共参与民商事案件调解60多起,调解率达到100%,对于这个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的数据,谦虚的“三哥”却觉得是有窍门可循的,他说,送达员虽然没有法官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也没有作出调解裁定的权利,但是却有法官们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那就是在送达时通过与当事人的交流,可以获取当事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真实诉求,为主办法官开展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2012年6月,“三哥”在对一起子女抚养权纠纷进行送达期间,就分别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求进行了摸底探因,并用法理交融情理的方法,顺利说服双方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在没进入庭审之前,就协助主办法官把该案调解了。
然而,就是这个爽朗耿直的汉子,却一直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2000年,在“三哥”刚负责送达工作没多久,便被诊断出股骨头坏死,主治医生告诫他最好能放弃这项工作,否则一旦病情加重将导致终身残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院领导曾多次找到“三哥”谈心,想为他换一个相对清闲的工作,让他能够安心养病,“三哥”却不领情,反而开导起了院领导:“比起法警们那些粗活累活,我开车至少能坐着,还不用日晒雨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现在因为一点小病小伤,你们又突然让我闲下来,我既不习惯,也不知道还能干点什么。”
2010年,在“三哥”迎来送达十周年之际,院党组特意为“三哥”换掉了旧面包车,给他配备一台小型越野车,一来改善他的工作条件,二来是对“三哥”多年来的默默付出而作出的特殊褒奖。
“三哥”说,他天生对蓝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仅是他那身警服,也因为那是天空的颜色,不管身处何地,指引他一路向前的永远是与那片挡风玻璃般大小的天空,笃正而清明,和他的法官同事们一样,让他觉得在传递正义力量的时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时候,从未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