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法院概况 [管]
|--高院简介
|--院长简介
|--现任班子成员简介
新闻中心 [管]
|--媒体聚焦
|--法院要闻
|--桂法动态
|--视频短片
|--新闻发布会
诉讼服务 [管]
|--诉讼指南
|--文书模板
以案说法 [管]
|--审执动态
|--执行曝光台
审务公开 [管]
|--公告栏
|--司法保障
|--招录公告
|--法院工作报告
司法研究 [管]
|--学习教育
|--纪检监察
|--改革调研
|--案例选登
法院文化 [管]
|--法苑风采
|--法官风采
|--文化生活
|--摄影书画
专题报道
高级搜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以案说法
审务公开
司法研究
法院文化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一路走来 一路读
分享到:
作者:许家华 发布时间:2013-08-28 09:29:48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一路走来,真的是一路读。一路读,读着世间奇闻,读着人生百态,也读着自己。阅读总不是一件坏事,多读无妨,多读益善。一直来,都想写写关于“林达”的作品,这两位早年四年前就接触的作者。大家不要惊讶,这位“林达”,他/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丈夫名为丁鸿富,妻子名为李晓琳。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1991年移居美国。第一次读林达的作品,源于大学班主任推荐的《扫起落叶好过冬》,堪称经典,读起来顺畅中带着佩服,有恨不得一下子看完的快感。
林达的作品基本写欧美,欧美的故事、欧美的人物,还有欧美的历史,可以说是欧美通吧。林达的文字自然朴实,有点温和委婉,还有感人的故事,但却富有洞见,让人引发深处的思考,我想这也许就是夫妻俩儿双剑合璧的结果吧。大家也不要惊讶,他们的写作领域涉及政治制度、法治、历史,甚至是国际关系,但是这些内容却豪不刻板、无趣无味,他/她总有吸引你去看、去读、去思考的东西。林达喜欢旅行,那种一边开车玩一边写书的方式。他们夫妇俩儿轮流开车,慢慢行驶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的路上,一边写出了“近距离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之一)、《总统是靠不住的》(之二)、《我也有一个梦想》(之三)、《如彗星划过夜空》(之四),还有《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游笔记》等等这些朗朗上口的作品。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确实让人向往。这种向往还在于通过那双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在一个个无限异国风光的旅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我想林达作品之所以让读者爱不释手的,除了那些美丽的风景,更多的还是那些故事所透射出的历史文化、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以及引申出来的思考。例如《一支藤的故事》,讲述的是在100多年前日本人将克株带到美国参加博览会,一开始,人们只看到克株的好处,它不仅能遮荫纳凉、绿化环境,而且还能成为禽畜的有机饲料,一举多得。人们喜欢得不得了。克株因此得以在美国大面积的种植和繁殖。然而,克株的疯狂繁殖所带来的却是一场灾难,它们覆盖了森林,吞下电缆和火车铁轨。结果,美国人还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将克株的疯狂繁殖控制住。这是一个典型的外来物种侵害的案例,与其他一般平白的写作方式不同,林达将它叙述得一波三折,曲折动人,更吸引着读者有耐心、有兴趣地去看。但是读者们不要以为林达写作的目的仅仅是在写欧美,他/她那样去“精确地考证史料”,也许只是想达到一种镜子效应。他/她们其实根本就不想写什么《带一本书去巴黎》、更不想写什么《西班牙旅游笔记》,他/她们要写的始终是中国,当下的中国。 但是这种绕一大圈的方式,或许会比那种直接写法要好很多,让读者更看得清、看得见、看得明白我们的中国。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曾访问美国。他曾说“每一个有机会来到另一个文化中的人,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第一印象,从当地人或移民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出对本民族有启示意义的东西,他应该尽可能地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用自己的‘眼镜’,去寻找异质文明中的参照物。这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我想林达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边走边读,边读边写,将那些对本民族有启示意义的东西带给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不足,让我们反思进步。这样的启示和反思,我们必须承认,它是深刻和弥足珍贵的。
来源:百色市右江区法院
责任编辑:冯夏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