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加强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改善法院内部管理,而且也有利于规范诉讼行为,节约诉讼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方便群众诉讼,进而有效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形象。本文以因此,通过对八步区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现状、及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主旨在总结归纳出一些有用的建议,为基层法院健全完善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尽一份力。
关 键 词:信息化 队伍建设 审判质效 管理
引文: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是指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队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平台,构建现代通信网络,利用现代化手段采集、制作、传输、发布、存储法院信息,实现法院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其目的是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对法院自身而言,如何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审判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审判力,实现司法便民,服务社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组以八步区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情况为调查对象,围绕制约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问题,深入调查、剖析原因,探讨健全完善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一、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队伍人员结构情况
八步区法院现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135个,在编干警111人。其中熟练掌握计算机能够胜任计算机岗位的3人,占 2.7%;基本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够熟练运用于办公的95人,占85.28% ;几乎不会计算机的13人,占11.71%。现有法官75人,占全院总人数的67.57%,其中持有司法考试A证27人,C证1人。法官后备干部(已持证或已培训)17人。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八步区法院信息化基层建设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为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1995年至2003年。1994年底,法院配置2台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法律文书的打印,法庭记录仍然是人工手写,1998年,根据上级法院要求,法院首先引入电脑速录工作,为配套速录工作,法院购置了一批电脑配置到各个法庭,开始应用于法庭记录,随后逐步配置到业务庭庭长和审判长,2000年,实行大立案后,开始将电脑应用于立案管理,如电脑排期开庭、案件登记等,到2002年底,50%的干警已经配置电脑,但应用范围很窄,主要应用还是以撰写法律文书为主,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按照最高法院对法院信息化建设进行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制定统一的标准,确定信息的连接点,建成一个上通最高院,下通基层法院、法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2008年5月八步区法院启动信息化,根据当时法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人机合一、信息同步、资源共享、效率优先”的工作思路,至2012年先后利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80多万元,购买120余台计算机,1个机房,3个科技法庭,1套安控设备、3个内外滚动屏,1台触摸屏,1台墙体视屏,基本能够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目前,八步区法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2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八步区法院内部各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个别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八步区法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120多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各个庭科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保证其绝对的安全。
(三)专业应用软件系统不断完善
近几年来,八步区法院不断引进和完善软件按系统,为审判执行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
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开发办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公文处理、办公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等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锐新系统审判综合管理系统
该院运用锐新系统进行审理、报结案件,实现了对立案、分案、开庭、审限、合议、结案、归档、送达等关键节点的控制。并运用锐新系统制作、签批立案审批表、裁判文书等法律文书,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生成、流转、审签的程序,逐步实现网上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内网飞Q软件
该院在内网大力推广的飞Q通讯软件支持在线聊天、点对点传文件、等多种功能,是一种方便、实用、超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目前该院几乎所有内网计算机(包括基层法庭内网计算机)都装有飞Q通讯软件,为干警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渠道。特别是该软件的文件传输功能,可以弥补内网邮件发送文件小速度慢等缺陷,及时快速的点对点传输,不出办公室就可以完成工作,极大减少了干警在不同办公室的来回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
4、刑事文书纠错系统
该系统软件结合专业的司法文书格式规则及法律专业业务规则,从信息完整性、格式规范性、逻辑一致性等多个角度对司法文书的各个部分进行专业检查与校验,减少和避免了司法文书在格式及内容上的硬伤性错误,从而提高了司法文书制作的工作质量。其次,该系统软件能够识别包括doc、rtf、wps、txt等不同的文件格式,且当导入文书后,软件能够根据用户设置的格式要求,自动调整文书各个部分的文字格式,段落格式,代替人工调整格式,从而提高了裁判文书制作的工作效率。
执行查控系统
该系统凭借现代互联网技术,执行人员通过轻点鼠标就可以查询到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有力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强化了执行力度,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信息反馈更加及时、迅捷、准确。执行查控系统的的使用使被执行人难找、财产人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局面得到扭转。
充分运用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该院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终结的每一个步骤、程序、措施都及时录入到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此系统提供的及时、准确、全面的权威执行案件信息为基石,借助与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建立的信息共享与措施联动机制,与人民银行的征信信息数据库系统链接,最终形成一种执行威慑机制。被执行人不履行法院判决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将付出惨重代价,其生存空间将受到全面挤压,其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将寸步难行,其最终将不得不自动履行其义务。
2013年6月3日,一被执行人某公司的代理人杨某,急匆匆的来到八步区人民法院执行庭,焦急的询问是否有其公司是被执行人的案件,并希望尽快办理。这种被执行人主动找上门,并要求尽快结案的情况真是罕见!
李某与某公司(代理人为杨某)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一案中,经劳动仲裁,某公司应给付李某111671元。仲裁生效后,某公司未及时履行义务,李某申请强制执行。该执行案件一经立案,八步区法院就将案件录入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让执行进展情况公开透明化。被执行人某公司未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未能通过工商年审,且在一次招投标中被扣分,向银行贷款也遭到拒绝。在强大的执行威慑之下,被执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与法院执行庭联系,希望能尽快与申请人取得联系,解决这些“麻烦事”。
通过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于6月20日,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某公司一次性给付李某8万元,申请执行人李某放弃剩余债权。某公司当场履行完毕,该案圆满执结。
7、启用电子签章系统
该院法院6个基层法庭中有2个建在偏远乡镇,法律文书签字盖章很是不便,严重影响办案效率。随着电子签章系统的投入使用,法庭办案效率将得到提高,在减少司法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
二、八步区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资金投入规模大, 筹集资金难
资金是制约加快信息化队伍建设的一大重要因素。要搞信息化, 就需要购置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等设备,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 安全防护等,这些都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同时, 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生命周期短,不可能一次投入定终身,其后续维修、更换、升级费用有多大可想而知。
(二)岗位配备不科学,复合型人才难求
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作,其特征是以技术为支持,面向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和政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法院建设信息换队伍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精通的法律知识, 是既懂法律、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人才。据统计,熟练掌握计算机又具有熟练掌握法律知识的(指法官或持有司法考试A证、C证)有0人,基本掌握计算机运用又具有熟练掌握法律知识的有65人,占58.56%,几乎不会计算机的又具有熟练掌握法律知识的有10人,占9 %,熟练掌握计算机但是没有法律知识的26人,占23.42%,基本掌握计算机运用但是没有法律知识的10人,占9%,几乎不会计算机的又没有法律知识的3人,占2.7 %。信息化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比例偏低。
长期以来,一些庭科室信息化队伍配置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科学因素,把信息化工作交由没有任何法律知识的内勤人员负责。没有考虑到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不是对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仅有技术人员是不够的,信息化队伍还应当多元化。信息化队伍的科学配置应当既有技术人才,又有一定比例的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多元人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工作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三)待遇难以保证,人才难留
政治待遇难以保证,专业职称几近空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其行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致使从事这方面的人员被戏称为“吃青春饭”。通常,社会回报给这类群体的一般是高薪酬、优裕的工作环境。但法院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属于行政或后勤部门,法院的信息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一般来讲都是技术管理工作,没有技术职称的评选与获得机会,只要过上三五年,其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几近被淘汰,逐步由专家型人才转变成为地地道道的行政干部;或是自学法律知识,取得司法考试A证,转变成为业务岗位;或是想尽办法调到其他单位。
(四)少部分“现代文盲”,对电脑抱抵触情绪
“现代文盲”的准确定义是“功能型文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该院有一少部分老同志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管理和应用计算机水平能力不足,在审判管理流程的数据录入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一些老干警认为,电脑很神奇,高不可攀,学习电脑是中青年们的专利,不是我们老同志的事,对学习电脑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五)过度信息化可能会导致过分监督
近年来,八步区法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通过网络直播、微博直播等平台,将审判执行等各项信息公开化,大力践行“阳光司法”,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审判执行工作公正、公平、公开。但是,司法活动强调法官独立办案,过分监督,可能使法官只考虑如何应付监督,进而影响法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判案,抑制了司法活跃。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法官的个人声誉,还会有损法院的形象,甚至影响整个司法权威。
(六)网络舆情引导队伍有待加强
传统媒体上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媒体应该代表公众,成为公众的代言人,但在现实运作中,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媒体的言论有时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呼声。随着网络和网民法治意识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社会化媒体,包括论坛、博客、微博等,提出自己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方面的诉求,捍卫自由表达的权利。互联网已经成为反映民声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任何一个会打字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连通网络的电脑,就可以顺利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网民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对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话题,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已经司空见惯,因此,网络舆情导控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八步区法院现有网评员30名,然而这些干警都是兼职人员。目前还没有成立专业的网评队伍。且由于该院案多人少,干警很难挤出时间关注并点评网友们反映的问题。
(七)软件工程系统有待完善
八步区法院经过一段时间对锐新系统的使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进入常态化。但是由于启用最初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转移对接,案件信息补录工作量大,在录入相关案件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误差,以及锐新审判管理系统软件本身的问题,如锐新系统经常出现统计通报次数与实际通报次数不相符的情况。同时,由于软件操作复杂,给干警们学习运用带来一定困难。
三、对推动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是一项高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的系统工程。搞信息化队伍建设,应在统一规划、合理部署的前提下,以审判管理工作为核心,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合理借鉴先进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引进高素质人才,选择实用、安全、性能高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构建先进、可靠、实用的网络信息系统。
(二)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学配备岗位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既需要专家型人才,又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实现信息化队伍的科学配置,构建一支既有法律人才、又有一定比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队伍。队伍建设信息化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监督考核机制信息化、法官培训信息化等内容。同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同心、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各部门之间,要增进团结、加强协作,工作多沟通、多理解、多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信息化队伍建设。
(三)提升全员信息化水平
只有全员信息化水平提高,才能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供选才用人的可能。为此,我们应以强化培训为突破,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提升各级领导驾驭信息实践的能力,提升广大法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干警的应用能力,从而充实各级信息化队伍,发挥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信息化建设日益增强的需求。
(四)稳定提高现有信息化队伍
培养一个合格的信息化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实践成本,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因此,做好现有信息化人员的稳定和提高工作即成为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l、以人为本抓队伍稳定
(1)合理选人
在选配信息化队伍人员时,应遵循以热爱信息化工作为首选,以个人对信息化有兴趣次之,以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为底线的原则,选配那些好学上进,有一技之长、爱岗敬业的人员充实到信息化队伍之中。
(2)放手用人
法院信息化是较为独立的、专业化较强的一项工作,大多数领导的信息化专业知识相对不是很高,局域网络、软硬件维护及应用对专业信息化人员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其工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又较大,因此对信息化人员的使用也要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工作上要多信任多支持,对缺点要及时指出纠正,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其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工作目标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联明才智。
(3)成立兼职信息员队伍
在现有信息化专业队伍人员少,任务重的前提下,必须建立一支兼职信息员队伍,来充实专业队伍的不足。
(4)适当激励
激励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信息化这样一个特殊的队伍,激励显得犹为重要。应注重将思想教育、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有机统一起来,实际工作中,注重采用政治思想工作,树立爱岗敬业典型,适度提高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严格绩效考核等方式方法相激励,努力将思想教育的外在力量通过引导转化为干部的主观内在力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长效机制
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信息化知识又是日新月异。因此提高队伍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起持久战的理念,建立有效机制,方能取得成效。
(1)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设定短、中、长期的目标,一是要增强针对性,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参训人员的岗位实际,贴近工作需要。二是要突出前瞻性,要适度超前,合理拔高。三是要提高综合性,注重计算机技术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
(2)建立良好的培训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培训工作考评与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通过对在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相应奖励的办法,调动各级领导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干警的学习热情。
(3)引入市场化的培训机制
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信息化培训工作服务。
(五)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导控队伍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涵盖各庭科室的网络舆情导控队伍,时时监控网络,及时、准确的做好释法工作。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涉法涉诉网络舆情监控,不断增强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坚决维护司法权威,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六)加强锐新审判管理系统的应用
多举办培训,多制作一些培训手册、操作说明等资料,加快干警的接受吸收速度。可以先使得各部门少部分干警熟练运用锐新审判管理系统。然后用少数带动多数的形式,实现全院干警人人都能熟练操作。
(七)提待遇留人才
为了获得优秀人才,培养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人才的待遇保障机制,既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又要加强对其专业技术职称的培养与评选工作。同时还要改革薪酬制度,吸引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
结 语
加强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改善法院内部管理,而且也有利于规范诉讼行为,节约诉讼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方便群众诉讼,进而有效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形象。因此,健全完善法院信息化队伍建设是一项,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云南警官学院:《大理州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调研报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 4期
【2】廖元勋:《对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人民司法●应用,2008年第52期
【3】刘义生、李润海:《法院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及应对》,人民司法●应用,2008年第54期
【4】雷向忠:《队伍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探讨》,信息化建设,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