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看到网络上很多关于青年法官流失的新闻,也看了不少相关的评论。作为青年法官群体中的一员,对于青年法官的流失现象,我感到很痛心,也很有危机感。我痛心的是他们不能继续为法院审判事业服务,不能继续在法徽下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危机感是生怕自己也有一天像他们一样,因为工作生活方面的过度压力,无法继续自己热爱的审判工作。很多青年法官都是业务骨干,也很有才华,如果是因为物质方面的原因被迫离开法官岗位,对本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实现人生价值有很多种方式,以前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可以有一份全社会都尊重的荣誉感和可以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可现在这份荣誉感和物质保障却在众口铄金和通货膨胀面前慢慢减退。
网络上的相关评论很多是正面的,也有不少观点是片面甚至是负面的。虽然个别腐败分子抹黑了法官的形象,我却无意为法官群体针对这些非正面的评论进行过多辩解,只希望大家都能理解绝大部分敬业法官的工作成果。我以前写过一篇小短文《法官工作的苦与乐》,现在引用其中的几段,这应该也是我们基层法院很多青年法官工作的真实写照:
除了职业带来那份神圣和使命感之外,平日里法官品尝得最多的或许就是一个“苦”字。这个苦首先体现在每次办案时那绷得紧紧的弦,和承受任务之重的压力上。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法官,人少案多任务重,遇到困难或生病也很少有人可以替代。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同事在催促自己那位已经累得睁不开眼睛的伙伴,半开玩笑地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累死啦?没停止呼吸吧?那就赶快干吧,很多人都等着你审理的案件结案呢!”我想这句话应该也是大多数基层法官工作的真实写照吧。
许多人都以为,法官永远春风得意,但他们不知道法官生活的天地里也常遭遇疾风骤雨。法官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形形色色,素质也有高有低,并不都具有喜怒不型于色,好恶不强加于人的修养。因此遇到当事人不理解、不配合法官的工作,法官很多时候就会遭到一场风雨雷电的洗礼。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法官们也就练就了一张刀枪不入的脸皮和一副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君子脾气:你发你的火,我干我的活,该问什么接着问,该说什么还得说;当事人不配合吗?法官会阐法说理,告知不配合的法律后果;当事人火气过旺吗?法官会给予适当安慰或进行冷处理,等当事人冷静后再继续进行工作。法官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定纷止争,不管受到什么委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工作原则。
俗话说得好,若非一夜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没有辛勤的劳动,哪来丰收的喜悦?法官就是一个既需要艰辛付出又收获丰收喜悦的职业。看着自己审理的案子,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得到案件当事人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时,法官心中也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暖彻身心的欣慰和自豪。这种满足,这份自豪可以抵消一切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劳累,我想这也许就是法官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吧!
以上几段描述,是我亲身经历、感受到的法官工作状态。在生活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去选择道路,怎样对待理想、事业和生活?我不是智者,不能给出社会大众都能接受的答案。我只能发出自己的呼声:不要把雄鹰困在荆棘林里,应该把它放到蓝天去,让它去自由翱翔!请给青年法官一个理想、事业和生活都能平衡的环境,让他们在审判事业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