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家乡门前的那条街
分享到:
作者:周夏  发布时间:2014-03-03 10:46:42 打印 字号: | |
  家乡门前的那条街,人们都叫它大码头,因为再往下走不远就到了码头,这里是城的西边,以前城镇的中心,曾经,这是一条不会寂寞的街。

    6岁的时候,我在大码头渡过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光,与外婆和二姨同住。一年后我回到城市,每年只有春节才回来,可这里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多年后回想起来,在大码头街上所传出的各种声响,成为了记忆中无法磨灭的清晰印记。

    早晨,人们从梦中醒来,老房子没有现代房屋的洗漱台,不少人便睡眼惺忪地在屋里“叮叮咚咚”捣鼓一番,然后走到家门口开始蹲着刷牙洗脸,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响彻着各种各样“噗嗤噗嗤”的声音,像一曲节奏错落有致的合奏,随着“哗”的一声,水冲了一地,曲子戛然而止。

    渐渐地,沿街的商铺开始忙碌,卖东西的挑着扁担去集市,沉甸甸的货物弄得扁担“咿呀咿呀”作响。这时外婆也起床了,忙着帮我洗漱收拾书包,早起路过的街坊见着便热情打招呼:“哟,四婆今天好早啊!”“是啊,今天天气好啊!”“咦,这个小丫头也起那么早,是要赶着上学么?”“嗯!阿婆,您记得下午不要收摊那么早,我还要回来帮您搬锅头呢!”伴着晨曦,我背上书包去上学,不远处码头的船也“呜呜”地出发了,还有一串清脆的铃铛声,那是对门小孩在玩耍。

    若碰上“街日子”,大码头就变得特别热闹。家乡的赶集日,图的是个早,乡下人早早挑着竹条编成的箩筐、凳子还有各式各样的手工产品来到街上不停吆喝,带来很多好吃的土货供挑选品尝,其中我最爱核桃酥饼,用浅黄色的油纸包着,透着淡淡的香,咬上一口,“咔吱咔吱”的酥脆口感慢慢化开,一旁看着的人听着这声音都忍不住“咕咚咕咚”地直咽唾液。好几次在上学路上我忙于流连于琳琅满目的货品中,忘了时间以致上课迟到。

    “街日子”的喧闹劲要一直过了晌午才慢慢散去,一到吃午饭的时间,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流浪狗便会闻着香味跑到各家门口望着,于是常能听到训斥和驱赶声。我常不忍心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身躯,于是扔些骨头和饭菜给它们,但二姨总是小声却严厉地教训我不要把它们惹进家里来才是,然后走到门口跺跺脚,赶走那些可怜的流浪狗。

    吃过晚饭,外婆搬了把椅子坐到门口乘凉,一把竹叶扇轻轻地来回扇着,这时候街上又闹腾了起来,一些家还在炒菜“滋滋”作响,一些家已经吃跑喝足“哗哗”地洗碗,对门杂货铺“哗啦哗啦”正搓着麻将,当然也免不了有酒鬼喝多了叫叫咧咧地吵闹。可外婆总是那么安静地坐着,别家的老太太或中年女人经过,在门口与外婆闲聊两句又起身离去。外婆的话不多,大多是在应和“是哦”、“是吗”、“哦,这样好”,脸上永远是淡然而慈祥的表情。

    外公去世得早,外婆总是一个人,她不识字,从不看书报,最爱1987版《红楼梦》,电视台播几遍就看几遍,可是没看多久便会坐着睡着。夜深了,街上开始安静下来,流浪狗好似不甘寂寞,“嗷呜嗷呜”叫上几声,听起来倒有点像远方一只孤独的野狼在嗷叫。屋里,外婆又坐着睡着了,电视机里的连续剧早已播完。

    有好长一段时间,姨妈因工作原因调到市里,外婆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住着,住在这条不寂寞的街上。后来她身体不好了,搬到市里和儿女一块住,可是心里总是放不下家乡的老屋,无论怎样每年都要回去住上几个月。再后来,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城东发展迅速已经变成新的城镇中心,码头荒废了,周围好多邻居都搬走了,大多数时候大码头的街上都是静静地像是在午睡,这条不寂寞的街终归还是寂寞了。

    我曾多次梦到外婆安静坐在家门口的背影,仿佛门前那条街永不落幕的喧闹如岁月的喧嚣流转,而人生或明或暗路途的尽头有一束温暖的光,光影中是外婆风轻云淡的微笑。
来源:柳州市柳南区法院
责任编辑:冯夏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