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感悟那些与雷锋相关的故事
分享到:
作者:黄忠影  发布时间:2014-03-26 15:41:14 打印 字号: | |
  有一首歌的歌名叫做《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歌词大意为“跟着郭明义学雷锋,阳光路上春意浓,真情化作一团火,爱心点亮万家灯……”美妙的语句,感染了许多人。有这么一些故事,故事的主角用行动诠释着歌词的含义,细细品味,感悟良多。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南国女孩和一个北国老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春风吹拂下,“少”的撞人后没跑并主动担责,“老”的被撞后没闹并宽容以待。他们用“良心互动”感动京城,在八桂大地传播,一少一老谱写着美好的心灵诗篇。

    这一少一老,前者是广西上林县的石芳丽(18岁),后者是北京的韩健(76岁)。2月13日9时40分许,在北京一家服装店打工的石芳丽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不小心撞倒了韩健,造成韩大爷右侧第二至第六根肋骨骨折、下颌开放伤,还有轻微脑震荡。撞人后,石芳丽在没带手机、钱包的情况下,扶起老人,哭喊着向路人求救。好心的路人帮忙拨打了120,石芳丽一路陪着韩大爷到医院诊治,还不断向韩大爷道歉,积极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她的父亲石永强也赶到医院交了一万元住院费,并承诺负责相关费用。让韩大爷没想到的是,两天后,石芳丽辞了工作,专心陪护老人。女孩的诚信与善良,感动了韩大爷一家人,韩家商量决定,不再向石芳丽追责和索赔。韩健的儿子韩雪峰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帮石芳丽找工作的信息,在韩家的热心帮助下,石芳丽已获得了一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的新工作。

    读着这一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不仅可以看到一种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而且可以看到由此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悠久的思想道德资源图画。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几个红领巾。三十二年前,我看过中国青年报1982年7月1日登出一篇题为《心灵发光的故事》的人物通讯报道,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1982年3月,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接到一封署名王文礼夫妇的来信,信中用充溢感激之情的语言,记述了六个年龄不足十周岁的孩子,一年多来如何在精神上、生活上关照他们两个老人的动人事迹。他们在信的末尾,恳切地要求电台播发这封来信,并没法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这六个做好事不留名的“红领巾”。

    来信广播以后,共青团鹤岗市委学校部立即用电话通知有关学校,部署寻找;鹤岗日报以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新闻;省电视台紧接着也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这条消息。

    时间一天天流逝。两周过去了,六条“红领巾”依然杳无讯息。团市委学校部的同志索性就到两位老人家里去“蹲炕”。一日、二日、三日,“红领巾”仍然没有露面。这六个纯朴而又精灵的孩子究竟在哪?他们都是谁?

    鹤岗铁路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潘静,这天也到二老家留神察看。蓦地,她看见用纸糊过的天棚上,有一页三十二开的小楷作业。这意外的发现使她高兴极了。她根据笔迹,到本校的每个中队、小队,在五百多名“红领巾”中逐个核对、询问、查找。这天,她找到了四年级二班的红领巾小队长、年仅十岁的小女孩王恩艳。“小艳,电台广播寻找的那六条‘红领巾’,是不是有你一个?”从潘静老师那诚恳、矜持而又深情的脸容上,王恩艳明白了一切,于是,她如实地叙述了起来……

    而这一故事是从1981年3月开始的。北疆早春,乍暖还寒。一天,王恩艳和东方红小学的刁丽萍、刘伟芳、蓝小民、厉艳等五名同学,在木材厂附近的街道上玩耍。一位八旬开外的瘦弱老人,手提土筐,在拾着地上的碎木楂和干树皮。老人视野朦胧,步履维艰,半筐干树皮已把她累得踉踉跄跄。突然一个趔趄,老人摔倒了,木楂撒了一地。王恩艳和刁丽萍赶忙跑过去,扶起老人,拾起木楂,五个同志一起把老人送回家里。这时,屋里的温度很低,炕上还躺着一位瘫痪的老人。他看到孩子们帮老伴把木楂送到家门,十分感激,几次挣扎着想坐起来谢谢这些孩子们。然而事不从愿,两条麻木不听使唤的腿,怎么也支撑不起,只好长叹一声又躺了下去,刹时老泪纵横。目睹此情此景,本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心头仿佛被塞上一团什么东西,她们互相对视着,一时竟无言以对。还是老大娘的道谢声打破了屋里的沉闷,她逐个询问孩子的姓名和住址,但都没人出声。小艳计上心来,说:“大娘,我们都叫红领巾,就住在这附近”。她向大家使了一眼色,几个小姑娘便象山雀一样飞走了。

    翌日,王恩艳还动员弟弟王恩明加入这个六人小组,她自告奋勇任组长,每星期都要抽出两个下午,上完课后就到两位老人家里去帮干各种家务活,风雨无阻,冬夏不误。老人陋矮的土屋漏风,她们从家中拿来废纸,打好浆糊,帮老人严严实实地糊了几层;老人家中无人收拾,她们就帮着扫地、擦玻璃、擦镜子和揩衣柜;老人饮水、烧柴困难,她们就帮着捡干树皮和碎木楂,帮抬水;老人视力模糊,有时尿桶未倒,她们就争着去倒;老人谈到青年时代十分喜爱种花,她们便凑钱买了一束塑料花和一个花瓶,端端正正地放在老人家的地桌上;老人过春节时,她们帮老人彻底打扫了一遍屋子,贴上对联,每人都从家里装来一塑料袋带肉的炒菜,还一起动手帮老人包好了过年的饺子,与老人一道欢度佳节。而这一切,孩子们一直都是对自己爹妈保密,也没让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知道。每当家里问及,她们就是说拿到外面去吃。爹妈或老师问她们放学以后都到哪里去了?她们就说到某某同学家做作业去了,就这样坚持了一载冬春。

    这一真实生活中摘采的珠玉,既有时代精神的内涵,又有民族精神的光华——虽是稚气满脸的少年,却流淌的是优秀传统的血液,闪耀的是民族美德的光彩!

    一滴水可以放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与雷锋相关的故事可以流芳千古。三十二年过去了,无疑,那些当年处于童蒙时期的少女,而今应当有四十出头的人了,如果用她们当年助人为乐的故事和石芳丽、韩大爷投桃报李式的良好互动成一本“教科书”,那么它的对应篇——《道德法庭》主要鞭鞑剥削阶级遗留给我们生活中的假、丑、恶、贪,歌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真、善、美、廉。

    进入了3月,南国木棉花开始美丽绽放,就离春天又近了许多,同时感到这天气又温暖了许多。在这样的季节里,听听与雷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我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也希望同行的你或不同行的他,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凝魂聚气,扭住职业良知,追求高尚道德理想,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来源:田东县法院
责任编辑:冯夏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