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我的母亲
分享到:
作者:莫秋灵  发布时间:2014-05-21 09:15:56 打印 字号: | |
  最近网上有一段很火的招聘面试视频,招聘公司招聘一个岗位,要求必须是24小时待命,需要出色的谈判和人际交往技巧,还要会医学、金融和烹饪知识,而且没有节假日、没有薪水。当求职者面面相觑这是一种什么工作时,招聘者揭示了答案,这个岗位就是——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母亲一直从事着世界上最辛苦却不求回报的工作,她们无私奉献着爱的全部。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跟视频里的求职者一样,心中是满满的感动和对母亲的爱。为人儿女,我亦不例外。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却有着中国妇女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孝顺、诚信。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年累月辛勤劳作的结果;花白的头发、深邃的皱纹是岁月留给母亲的痕迹;温暖的笑容、包容的心态是她对家人满满的爱。时光飞逝,当自己也结了婚、成了家,即将做母亲的时候,对于“母亲”二字的含义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母亲勤劳。记忆中,母亲总是很忙,一年365天,难得看见她清闲在家。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长期当班主任,上毕业班,工作繁忙。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母亲毫无怨言的承担了家里家外的绝大部分活儿。每天天蒙蒙亮,母亲就下地干活了,傍晚时才披着暮色回家。哪怕是刮大风下大雨出不了门,母亲也是在家里忙着收拾屋里屋外,闲不下来。小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见母亲呆在家里,哪怕什么都不做,看着她就很满足,可这样的时光是很少的。家里在母亲的辛勤操持下,日子越过越好。如今,母亲已年过六十,辛苦了一辈子,哥哥本想把她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是母亲过不习惯城里清闲的生活,和父亲回到乡下继续过他们的“苦日子”。回到乡下,母亲依然闲不下来,饲养了一大群鸡,种了满园的时令蔬菜,甚至还种了近一亩地的花生,小日子过得倒也充实自在。看见母亲过得开心,我们也不再强求她搬到城里。我想:只要母亲安好、快乐就是我们作为儿女的最大幸福吧。

    母亲孝顺。母亲说得少,做得多,她用最朴实的行动告诉了儿女:什么是“孝顺”。自古以来,在中国婆媳关系都是很难处理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好像从未与奶奶闹过别扭红过脸,两人处得不是母女胜似母女。记忆中,奶奶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严重的先天性气管炎,隔三差五的发病。奶奶晕车,每次生病,多是母亲骑着单车把几公里外的老中医请来给奶奶把脉看病抓药,从没有怨言。赶集的时候,母亲也不忘给奶奶稍点好吃的。奶奶常常舍不得吃,又偷偷的塞给我们小孩子。妈妈知道后,语重心长的跟我们说到:“奶奶身体不好,需要加强营养,身体才会好得更快。”当我们兄妹渐渐懂事后,在母亲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照顾奶奶的行列中。母亲的为人、孝心在村里是尽人皆知的,所以母亲在村民妇女中颇有威信。村里哪家闹矛盾了,喜欢请母亲去调解,而且村里人对母亲的话也很信服。

    母亲诚信。因为小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所以妈妈想尽办法通过劳动改善经济。圈养几头母猪、裁剪衣服、种菜……因为母亲的能干,家里生活日益改善,一家人过得融洽和睦。小时候,我很喜欢黏着母亲,跟她去赶集、卖菜。有件小事,直到现在我都记忆深刻。八九岁的光景,我跟母亲去镇上卖菜。一个开馄饨摊的湖南小伙子来买菜,多给了母亲10元钱,母亲发现后,追出去十几米,把钱还给了他。记得当时母亲跟我说,他一个外地人出门在外做生意不容易,我们不能贪这些小便宜,不属于我们的钱一分也不能要。此事虽“小”,却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诚信”的种子。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为有这样一位善良而质朴的母亲而自豪。感谢我的母亲,在她的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勤劳致富、什么是百善孝为先、什么是诚信立足、什么是中国女性传统的优秀品质。我更想对母亲说:“妈妈,谢谢您,这辈子能做您的女儿是我最大的福分。”
来源:钟山县法院
责任编辑:冯夏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