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端午、粽子和母亲
分享到:
作者:潘立猛  发布时间:2014-05-26 09:07:32 打印 字号: | |
  今天接到母亲的电话,问我端午节什么时候放假,是否能回家,想吃什么口味的粽子。每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都会给我打同样的电话,问我同样的问题。挂过电话,我脑海里又清晰的浮现出端午节时母亲开心且忙碌的身影。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端午节在我们老家算得上是比较大的节日了,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在这一天,心灵手巧的主妇们会不吝于大展身手,不同馅料的糯米用粽叶包裹起来,被捆扎成各种形状,玲珑可爱。包好的粽子马上被放入蒸笼,待到一定火候,糯米、馅料的浓香混着粽叶的清香,将整个山村的空气都熏染得迷人起来。喷香的粽子出笼了,邻里之间又互相赠送,这样一来,大家便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的粽子,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在这样的交流里加深起来。

    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和哥哥儿时记忆里最美的味道。那时,村里的人家经济条件都不太好,端午节之外包粽子在村里人看来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可是母亲总能想方设法地满足我和哥哥的要求。那一次,我和哥哥的又嘴馋了,缠着母亲包粽子吃,母亲当时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立即答应,我和哥哥便失望的走开了。第二天下午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闻到粽子的香味,顿时来不急把书包放下,就冲进厨房里,见到母亲在灶台边的忙碌的背影,案板上已经晾着几个还散着热气的香粽。从那时起,母亲慈祥的笑容、忙碌的身影与热气腾腾的粽子便深深的刻画在我的脑海里。

    每逢端午节,母亲都会提前到街上置办节日用品,主要就是糯米、花生、板栗、排骨、碱、粽子叶、艾草等。去年端午节,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和母亲学做粽子,母亲不嫌弃我笨拙,耐心地指导,从煮粽子叶、泡糯米、包心、捆扎,到下锅,我都亲手完成,虽然成果有点差强人意,但母亲也不会责怪,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嗯,还不错”。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包的粽子是否可以上得了台面。

    在端午节当日,除了包粽子,母亲还会在家门口挂上一把艾草,据她讲,艾草有保佑幸福、清除邪祟的作用。艾草几天后就会干枯,母亲便拿来煮水,烧了几滚兑好热水用来给我们洗澡,不过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其实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等作用。由于艾草有浓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药味,所以,兔也不闻,羊也不吃,牛也不啃,长势很快。在端午当日,母亲还会给我们一个小香囊,大概是保平安的寓意吧。

    粽子飘香,艾草青青,岁月再一次走进端午,儿时的记忆被时光碾碎而掩埋在尘埃里,微风吹过,重拾记忆。端午将至,想亲手给母亲包次粽子,做个香囊,愿母亲平安喜乐、健康长寿。
来源:荔浦县法院
责任编辑:冯夏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