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生活
那些明信片
分享到:
作者:许家华  发布时间:2014-06-23 15:25:32 打印 字号: | |
  说到明信片,大家都不陌生。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收到过来自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从远方寄过来的这种小卡片。之所以叫明信片,是因为在卡片上所写的内容可被他人所见,内容不涉及他人隐私,谓之“明信”。一般明信片的反面印有图案,如要寄出须贴上邮票。有的明信片上已经印好邮资,写上姓名地址就可以寄送了,这种称作邮资明信片。如今,邮局里出售的明信片几乎是邮资明信片,款式比较单一,可选择性小。在百色出售明信片的地方很少,关于百色题材的明信片更少。我收藏的很多明信片都是在网络上购买的,款式多,也比较精美。

    1896年,我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为竖长方型 ,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1927年,民国政府交通部为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发行了一组纪念明信片。这就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当时印制之少而且属于非卖品。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可以说明信片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品。这种邮资低、邮寄方便的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一张小卡片,不仅能传递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还能让人了解卡片上的秀丽风景、风俗民情、人文典故,最重要的是能让人在欣赏中玩味,其乐无穷。通过明信片,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品味一个城市。著名作家叶兆言说,“认识和了解一个城市有很多渠道,借助老明信片不失为一条捷径。珍贵影像是最好的历史说明书,仿佛时空隧道,轻易地就回到过去……”。一张明信片,就是一座城市的缩影。一张明信片,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记载。一张明信片,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每次到另一座城市,我总会找到邮局,买下一张明信片,写下祝福,盖上当地的邮戳,将祝福的话语寄送到亲朋好友心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使用明信片少了。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明信片?一条微信、一个电话,就足以传递感情。写明信片,等一个星期,做得这么矫情。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还是喜欢那些明信片所特有的美感,写下满满的祝福,送给年迈居家双鬓斑白的双亲,送给新婚小别情意绵绵的恋人,亦或是送给他乡多年未见的挚友和同学。一张小卡片,却是深深的一段情谊。这是一种消逝的、不复见的情怀。试想多年后,偶然翻开泛黄的明信片,看到那些文字、那些邮戳的时间,总会让你想起尘封的记忆和埋藏的故事。这或许就是明信片的魅力所在。
来源: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磊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