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前,我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天天都可以在家享受母亲煮的大餐,所谓的大餐并不是燕窝鱼翅这些稀缺之物,而是母亲做的家常小炒。茄子煲,入口香醇;醋血鸭,厚重浓郁;苦瓜酿,味觉跳跃;酸菜鱼,咸香鲜美;豆角禾花鱼,细腻鲜美,等等,这些家常菜都让我这枚吃货欲罢不能。它们虽然没有大餐中的精致装盘,也没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但每一道小菜都饱含浓浓的母爱,那么悠长,那么温暖,那么令人回味。
2008年,当我拿到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意味着我得提着行囊离开养育了我二十年的家乡——全州。读书的欣喜丝毫不能减轻这份离家的忧愁。爸爸、妈妈、妹妹都送我去大学报到,报到第一天我就得自己住宿了,由于家属不能住校,所以她们得在外面住。我送她们到相思桥,母亲笑呵呵地说:“别送了,你快回去吧!越送越想咧!”。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的泪珠也失控了,她们的身影在我眼中日渐模糊。突然妈妈又转了回来,她笑嘻嘻地说:“妞,我们一起出去住吧!”当时的我瞬间破涕为笑,我们俩肩并着肩手挽着手去宿舍收拾东西。等母亲回家后,我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可唯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老妈送我来时给我准备了好多吃的,一罐火辣鲜香的辣椒酱,一罐咸香的豆角炒腊鱼。这些美味都让我的舍友们垂涎欲滴,我们经常从食堂打来饭围着那一罐腊鱼辣椒狼吞虎咽。大家聚在一起吃东西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家乡,吃着家乡独一无二的味道,当然,那时候也同时让我想起了远在全州的母亲。
经过四年的学习,我从法学院毕业了,并顺利地考进了法院系统。因为各方面原因,我没有选择回到全州,每当别人问起我为什么不回家工作的时候,我总会倔强地说:“全州太小,不太想回去!桂林公务员考试竞争压力太大,我也没把握!”但哪有儿女不思家的呢?其实,对家人,我一直都怀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我也热爱我的家乡,爱全州,爱那里的美食。放假的时候回家,隔壁的邻居阿姨经常跟我说母亲时时会唠叨起我。但在我面前,母亲都会说:“只要我的大宝贝过得好就好,我们还可以经常出远门呢!”
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煮各种家常小菜,总是催着我多吃点,所以我的体重都会在假期的时候急剧增加。休假结束上班,同事都会笑着说:“姑娘,回家伙食很不错哦!”当然,返程的行李都会异常的重,里面大部分都是塞满母亲亲手做的美食,腊肠腊肉、腊禾花鱼、本地的小绿豆、剁椒泡紫姜、生抽泡七彩椒,还有各种煮菜用的香料等。妹妹放暑假的时候,母亲也会带着妹妹来到我工作的城市,住上一段时间,解了我的相思之苦。闲暇之余,母亲为我置办起了一些泡菜坛子、剁椒坛子、泡椒坛子,母亲说想吃什么酸菜,洗洗直接扔进去过几天就可以了吃了。从此以后,这几个坛子成为了我这只“馋猫”的百宝箱。冰箱里也放满了母亲做的美食。一打开冰箱,满满的母爱让我感到十分温馨。
离家千里,但似乎从未远离,隔三差五的电话,令人惊喜的全州特色小吃,让我一直还是个地道的桂林妹子。舌尖上的母爱,历久弥新,我想这才是世间最最珍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