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之余,自己爱翻翻法律博客,放松下心情,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无意中,发现法律博客正连载桂公梓的《决不妥协——体制内的无奈,80后法官笔记》。出于职业的好奇心,我点击了该连载。阅读过程中,内心波澜,难以平静,不自禁找到桂公梓的博客追看。或许出于看到影子,或许出于不愿妥协,或许出于迷惑,或许出于认同,或许出于感伤,思考良久,颇有感触。
法治与人间百态的博弈
很佩服作者用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这本反映中国法官生存现状的小说,从一个年轻80后法官的视觉,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贴近民众的话语,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从打黑、接访、拆迁、寻案到判决、调解,深度揭秘了司法内幕,揭示了法官在判案背后承受法治与政府、媒体、民众等人间百态的压力,无论是来自于体制的困境,还是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纠结,诚如作者所言:“法官其实很普通,很真实,就像你周围的甲乙丙丁。”确实,法官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对于社会的调控,他只能做有限的工作,承担有限的责任,太多法律以外的责任只会对原有的司法秩序造成极大的不稳定,使法治失去公信力。
法治的碰撞与思考
该书讲述了一场良知与集体无意识的正式较量,对于像我刚踏入法院不久的新人而言,也不禁陷入了这场较量当中。诚如作者所言:“当懵懂的时候,我们的痛苦来自于迷惑;当我们看清真相的时候,我们的痛苦来自清醒。”或许自己依然处于懵懂时期,确实有太多东西需要去自己细细观察、慢慢品味,但不得不承认曾经满怀梦想的年轻人终究也是受到了现实的打击:村言俚语在法言法语面前的无力,法律信仰受大众的怀疑,案件面前的无所适从,媒体民意中无法应对等等。由此,我不得不思考以下问题:自己是个合格的法律人吗?自己的法治理想在哪里?自己还有没有法律信仰?自己内心的底线在哪里?法律人的傲气与尊严又在哪里?
晨光初现的法治
决不妥协,是书中主人翁的呼吁,是作者的呼吁,同时也是部分有良知的、正义国民的悲愤和呐喊!书中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虽然如此,作者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路,选择相信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并没有放弃。或许我们也应该看到希望,正如新一轮司法改革,此时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或许这次改革会有一定的牺牲,或许担心仍是“钱穆制度困境”,但正是因为看到了体制内的根深蒂固的病端,才选择了司法体制改革,才选择了顶层设计框架指导的政策导向,并落实试点,这切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法治的曙光。
曲径通幽处
我没有选择研究该书反映的事实对与不对,它的价值远不在于此。我很愿意相信作者里面这句话:“任何职业,都不能像法律那样给予如此开阔的眼界,去感受人类灵魂内在的力量,去深刻体验生命的激流。它能够让它的从业者以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去分享生命的情感、奋斗、失望和凯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或许微不足道,或许无关紧要,但亦或许推动时代的变革。我们身为一个法律人,无论是法官、检察官,亦或是律师,或许以后会面临更多的失望与彷徨,遭受更多的打击与挫折,但是信念是永远的,起码我现在还不愿意妥协。
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或喜或悲,或成或败,但不要怀疑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否能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更不要否定“曲径通幽”创造的人生价值。我依然会选择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也许不会被人信任,也许若干年后自己都会嘲笑自己的天真,但生活就是如此,怀着法治理想,无论前路怎样坎坷、曲折,我的追求、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