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姐姐去逛了一趟超市,扑面而来的冷风让身着夏裙的姐姐不禁直打喷嚏,不经意间的说了一句“今年百色的秋天来得真早!”百色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往年的此刻,已然还倍受着夏日的灼烤。然而今年,百色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早。立秋之后,迎来了几场雨,便已然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秋味”。
说到秋天,不知道别人脑海里出现的词都有哪些,我首先想到了稻子、秋游、凉快、婚礼、中秋节。儿时写作文的时候,总不会忘记提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片大片金黄的刀子因为秋风的吹拂,笑弯了腰。秋天,除了能够收获稻子、果实,很多人还会收获自己的爱情果实。中国很多人总喜欢在收货的秋天喜结连理,举办热热闹闹的婚礼,好像在秋天结婚总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别,也因为这一点让秋天显得浪漫而令人期待,姐姐的爱情也是在今年的8月20日结成了果实。
超市里满目琳琅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月饼,更加有了秋天已经来到的实感。小时候,对于月饼,并不是现在这样用整齐干净的包装盒加封,各种各样的口味。儿时的月饼就是是爷爷纯手工制作的米饼,没有任何包装,饼里也没有各种口味的陷,只是一个一个形状圆圆的,在竹篮里一层一层码得整整齐齐的,上面盖上一层布挂在土屋里的墙上,那是儿时关于中秋节最期待的零食。中秋节前一天和当天,爷爷可算是家里最忙碌的角儿。中秋节前一天天还没亮的时候,爷爷就会起来烧火,用刚刚收割回来撵好了还散发着阳光味道的糯米泡水,泡上两个钟,然后用自家竹编的菜篮子捞出来,沥干。然后开始洗锅烘炒沥干后的糯米,放有八角、月桂叶,慢慢把握拿捏火候,我想火候的把握只有爷爷心里的那把寸最准吧,以至于每年都是他亲自炒。爷爷炒好的糯米,就由父亲和叔叔们一起用石磨磨成粉,这可是一项苦力活,一次性不能放太多,放太多磨出来的米粉太粗,也不能放太少,放太少磨不出粉来。每每此刻,父亲和叔叔们都是汗流浃背,轮番上阵,磨上几个小时。磨完粉,到了是否做出饼状的步骤,但是这一步骤并不是直接到打饼,而是将洗干净晾干的塑料膜铺在房间里最阴凉又比较潮的地方,将磨好的米粉铺在塑料膜上,盖上,放上一个夜晚。第二天起来,吃完早饭的爷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熬猪油,然后将昨天打好的米粉放在簸箕里,浇上刚熬好的猪油,放糖搅拌,做完这些步骤就到了打饼。打饼也是一件讲究的事情,要想打出合适的成形饼对于新手开说不简单,但是对于爷爷来说,没什么难的,一把米进饼桶再敲几下,一个圆圆的土家月饼就诞生。大饼的时候,全家老小总围在一起,等待品尝刚打好的米饼,那种感觉,像是检验今年秋天收获的味道,带着几分紧张和喜悦。爷爷亲手打成的饼,不管从形状、包装和味道来说都是单一的,口感有点偏干也只有糯米、八角、月桂、猪油的香味再无其他,但是吃起来却是能记住一辈子的味道。现在月饼的味道多种多样,市场需要什么口味,就能给你制造出什么样的口味。似乎现在的月饼更人性化了,但是再回不到从前,吃着吃着却再也找不到最初最喜欢的口味。
总觉得今年的中秋节会特别,但是特别在哪里我也说不明白。都回家去吧,那里,才有过节的真正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