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违法犯罪呈高发态势,特别是在各种亚文化的对青少年心理冲击愈发直接,如果亚文化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就有可能出现思想偏差、语言偏激、行为失范、甚至走上犯罪歧途等种种问题。
所谓文化预防是由文化与预防两部分组成,注重文化在青少年犯罪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心理需求、行为模式等影响作用。短期的预防靠物质与技术手段,但从长期来看还得靠文化。文化预防注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文化背景、文化行为中去寻找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遏止青少年犯罪。
文化预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多管齐下有效配合才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都要在文化预防中肩负起积极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先进文化、抵制腐朽和不良亚文化的影响的责任。第一、家庭是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只有重视家庭的作用、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敦促监护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才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才能从源头抓起。家庭是传播和学习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课堂”。家长们要熟知并学会应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知识,在平时生活中要积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同时要多倾听他们的烦恼,排除他们的忧患。在学习成绩方面家长要杜绝“唯成绩论”,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发现青少年受亚文化影响时家长要及时疏导与矫治,以防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第二、学校是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处在青少年时代的学生每天和老师、同学接触得最多,因此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要负起更多的责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发挥集体教育作用,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开展经常性教育。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与表现实际,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老师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同时也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防止因为家庭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努力引导家长运用合理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家长成为有爱心、敬老、善于沟通、乐于交流的榜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身心在良性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发现青少年出现思想偏差、行为失范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治,并且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亚文化在学校传播。第三、社会是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保障。首先,作为各级政府、人大等机关应该建立健全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和保护青少年犯罪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虽然从1992年开始我国相继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保护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操作难度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的司法解释,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其次,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青少年文化思想领域的先进性作用。加强与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系,定期为青少年开展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德观、爱情观、金钱观,做新时期的合格公民。社会应该对青少年负起责任,自觉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责任人。
总而言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要从文化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根源。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与宣传,明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要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有效做好预防工作,切实建立预警机制。青少年犯罪的文化预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