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研究 > 改革调研
良庆法院近三年毒品案件分析与对策
分享到:
作者:孙炜磊  发布时间:2017-06-23 11:10:54 打印 字号: | |
  毒品问题是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的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罄竹难书。毒品犯罪在危害涉毒人员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的同时,亦给国家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衍生抢劫、抢夺、盗窃、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刑事犯罪,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现就良庆区法院近三年来办理的涉毒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该类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予以分析并探讨对策。

一、现状

2015年,良庆区法院共审结毒品案件67件72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7人,有67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人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人被判处10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016年至今,共审结毒品案件60件63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7人,有54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7人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人被判处10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近三年,因毒品衍生的盗窃案件共46件52人,抢夺案件4件4人,抢劫案件3件6人。

二、特点

(一)从犯罪类型上看,良庆区法院办理的涉毒案件主要以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和容留他人吸毒这三类案件为主,而衍生犯罪则主要是抢劫、抢夺、盗窃三类案件,已严重危害到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发展。

(二)从犯罪手段上看,以零星贩毒为主。随着国家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贩毒分子为规避法律风险、逃脱法律制裁,可谓费尽心机。其不断在毒品销售上变化手法,多采用零星贩毒方式,做成小包直接向吸毒人员出售,且利用现代化通信与网络工具,采取无固定地点交易,现金交易,给侦查机关在抓获、取证方面增加了不少困难。

(三)从犯罪主体看,呈现特定身份、特定年龄和本地化的特点。现今,毒品犯罪的主体大多为3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以男子为主),且大多无固定职业或为无业人员,其中,本地人占涉毒案件总数的86.38%。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这些文化素质较低、生活贫困且无谋生技能的无业人员为谋求暴利铤而走险,成为现今毒品犯罪的“生力军”。

(四)犯罪人员大多“以贩养吸”,再犯、累犯呈增长趋势。高额的毒资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难以承受,且吸毒者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导致劳动力衰减,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保持自己对毒品的需求量,大多吸毒人员都采取“以贩养吸”的方式来维系自己的生活。涉毒人员在服刑后,无稳定生活来源,缺乏正确的社会定位,又加上一旦染毒难以戒除的生理原因,促使其再次融入毒品犯罪的圈子,最终导致再犯、累犯呈增长趋势。

(五)毒品的种类日益繁多。从当初的鸦片到如今的海洛因、冰毒、摇头丸、麻古等,特别是摇头丸这种服用方便、“体面”的毒品,受到许多一味追求刺激的无知青少年的追捧。

(六)贩卖毒品数量不断攀高。虽然现今贩毒人员以零星销售为主,但是今年来案件中毒品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近三年,共有5名被告人因贩毒数量大而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七)衍生案件日益增长。一旦吸毒成瘾,大部分人均慢慢丧失劳动能力,成日无所事事,缺乏收入来源,迫于对毒品的渴求,只能从事犯罪活动以谋求毒资.在审理盗窃、抢夺、抢劫等案件时发现,许多被告人均因吸毒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对策

(一)继续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法院要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形事政策,依法严惩严重毒品犯罪。要高度重视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继续保持对毒品犯罪整体从严惩处的指导思想,用好用足刑罚武器,有效打击、震慑和预防毒品犯罪。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案件数量增多的形势,合理配置审判力量,在确保案件审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判效率,避免案件积压。对于社会影响大的重特大毒品案件,更要做到快审快结,始终保持对严重毒品犯罪依法严惩的高压态势。

(二)深入宣传,增强禁毒意识。利用宣传图片、法制宣传课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毒品的深层危害,宣传党和政府禁毒政策和有关禁毒法律,把禁毒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个乡村和每个家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打造强大的禁毒舆论攻势,使广大群众普遍形成恐毒、避毒心理,提高抗毒、防毒能力,增强恨毒、除毒觉悟,自觉远离毒品,积极检举揭发毒品犯罪。

(三) 加强监管,切断毒品来源。预防和控制涉毒犯罪,要从源头上抓起。由于本地毒品一般来自于外地,故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车站、码头、机场等进出要道的管理,对来往旅客进行涉毒物品检查,严防毒品流入。加强公路缉毒队伍力量,在进出城区的陆路关口处,加强查处,特别是对毒情严重区域进入本地区的车辆进行重点检查,防止毒品进入本地。

(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扶贫帮教、救济体系,全面落实帮教制度。戒毒、禁毒经验表明,生物个体自身对药物有“成瘾性”、“依赖性”,一旦染上毒瘾,靠个人的意志力是比较难戒除的。因此,对吸毒者,我们一方面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另一方面,也要在禁毒工作中接受新的理念和认识,把吸毒者和接受戒毒者作为一个“病人”来看待,在落实各种措施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曾真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