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都有三五件糟心事,事情大不大是其次,伤不伤人心是关键,处理家事就是要关注这些问题……”
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在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法院家事法庭有这样一群专断家务事的法官,陈菁就是其中一个。
2017年,在全国妇联纪念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25周年暨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柳江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陈菁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尽管获得了殊荣,但一提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陈菁总是谦虚的说自己没做什么,所有的成绩都是家事法庭成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而已。
真的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吗?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陈菁从事审判工作7年,每年都承办大量的案件,仅2016年,陈菁就审结490件民事案件,结案率达96.65%。
除了审判工作,陈菁还是柳江法院妇女儿童维权岗的主力之一。2012年,柳江法院筹建妇女儿童维权岗,陈菁积极参与到妇女儿童维权岗的创建工作中。妇女儿童维权岗位制度撰写、宣传资料制作、维权知识讲座、回访……妇女儿童维权岗前进的每一步都有陈菁的身影。
一颗细心解情结
刚刚接触家事案件时,陈菁压力很大,毕竟这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处理好了,一个家庭甚至三个家庭都会重归和睦,案件不大,事情不小。
2015年,覃女士以老公不顾家、经常夜不归宿为由起诉离婚。然而,根据陈菁的了解,覃女士的丈夫韦先生对家庭较为负责,常年在外打工赚钱。韦先生认为自己辛苦养家,妻子还闹离婚,自己很委屈,开庭的时候赌气说同意离婚。
尽管双方都同意离婚,但细心的陈菁注意到二人在庭上并无相互指责,双方虽然情绪激动但矛盾不大,二人的症结在于妻子需要丈夫的关怀,丈夫不了解妻子的需求。为了让双方把话说开,陈菁多次找到两人做工作,引导两人换位思考,在她的努力下,两人打开心结,和好如初。
一颗真心抚心伤
“人都一样的,看不得孩子受委屈。”
在家庭纠纷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成年人的相互指责、谩骂,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巨大伤害。
2010年潘女士与丈夫协议离婚,按照协议离婚后儿子小文跟随父亲生活,实际上小文一直由母亲照顾。2014年潘女士到法院起诉,请求变更儿子的抚养权。
陈菁多次登门,都没有寻找到小文的父亲罗先生。庭审时,小文的爷爷奶奶一听要变更小文的抚养权,情绪就激动,认为这是要跟他们抢孙子。庭审结束后两个老人多次去学校找小文,给小文学习生活造成了影响。
尽管两位老人是案外人,考虑到变更抚养权的特殊性,陈菁还是专门给两位老人解释法条,体谅老人爱护孙子的心,也劝诫老人要从有利于小文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两位老人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陈菁的引导下,小文也敞开了心扉,原来父母离异,小文本来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外出多年不回,小文认为父亲不要他了,连带着也不想理爷爷奶奶。陈菁开导小文,不要将大人之间的纠葛放到自己身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爱小文的,只是有时候表达爱的方式不正确,希望小文能理解。
家庭不论是和睦还是破裂,总与真心相关。陈菁认为处理家事案件也一样,需要多一份推心置腹的真心,多一份真心诚意的交谈,尽量减轻家庭纠纷给家庭成员造成伤害。
一颗公心助微弱
2016年,陈菁担任民一庭副庭长,在原有妇女儿童维权的基础上,筹建柳江法院家事法庭,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的维权力度。
为家事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坚持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尽最大可能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疑难复杂案件,她亲自担任审判长审理,为弱势妇女儿童送去法律的关怀。
工作之余,陈菁定期回访案件涉及的妇女、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陈菁在平凡的审判工作中,注入不平凡的“三颗心”,依法维护了妇女儿童权益,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