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受理案件数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港口区法院面临的“送达难”问题也日益凸显,并严重影响审判质量效率。对此,该院通过整合送达力量,创新送法方式,提高送达效率,积极探索解决“送达难”的新路子,初步扭转了“送达难”的局面。今年1-6月份,港口区法院共受理诉讼案件2053件,直接送达法律文书1837份(不包括公告送达和邮寄送达),比上年同期增长54.37%。仅6月26日至6月28日,就成功送达法律文书132份。该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增强送达力量,实行专人送达。法警大队在确保安保、值庭等事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选8名法警组成专职送达组,专门负责东兴、防城、港口3个县区及各乡镇、街道办法律文书送达工作。送达组分4个小组,每小组2人,共配备2辆公务用车,通过划分责任片区,实行专人专线送达,全面提高送达效率。该院送达力量为全市法院之冠。
二是搜集送达信息,建立“送达智库”。借助案件信息录入系统,有选择性地搜集在该院经常留有案底的当事人信息,如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一旦该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法警可快速从“送达智库”检索相关信息,确定送达时间、地点和方式,提高一次性送达成功率。
三是调整送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无暇接收送达或故意躲避送达的当事人,送达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上下班前后、晚上、周末、假日等时间,到当事人家中、工作地点进行错峰送达,减少无效送达几率。同时,送达人员工作不受上下班考勤限制,最大程度鼓励干警积极完成送达工作。
四是活用公告送达,降低送达成本。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时,改变传统报纸公告送达的方式,统一实行在本院外公告栏进行张贴公告。公告文书载明送达不能的原因和经过以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利,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五是确认送达信息,破解送达难题。针对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中被告下落不明、无法送达较为普遍的情况,该院与当地房地产公司达成协议,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增加司法文书送达地址条款,当事人在购房时应当依照规定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发生诉讼时法院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地址进行送达,有效解决“送达难”问题。
六是引入社会力量,实行联动送达。该院目前有30名人民陪审员和执法监督员,考虑其遍布港口区各个辖区,更加了解本辖区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流动情况,该院定期不定期邀请“两员”协助送达,减轻送达压力。该院还加强与受送达人所在的单位、基层组织、村委会的沟通和联系,借助道德约束和法律规范的双重作用,督促受送达人签收法律文书。
七是建立应急机制,争取送达主动。在无法联系到被送达人的情况下,加强与原告方的沟通联系,告知原告方法律文书送达对审理程序的重要意义,鼓励原告方发动力量参与寻找被送达人行踪,一旦获得线索,送达人员立即启动24小时应急送达机制,及时送达到人。
八是开辟邮政专线,减轻群众诉累。与邮政部门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建立法院邮递送达专线,改善邮递服务质量,增强邮递责任意识,降低送达丢件风险,提高送达质量效率,使长期在外工作或地处边远、出行不便的当事人只要提供准确的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在家门口收到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