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几率,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回看2016年至2017年,兴业县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15件18人,其中2016年10件12人,2017年5件6人。在该院通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此类案件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未成年罪犯文化程度单一性。犯罪主体未成年人主要在初中阶段,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对于违法犯罪的认知浅薄,缺乏刑事犯罪法律知识,好奇心比较重,关于相应的事实认定不清,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错误的引导,致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16年到2017年,兴业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分别为:初中是14人,小学是3人,高职是1人。在这18人中,10人为在校生,8人已经辍学。
二是犯罪性别单一性。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可以看出,犯罪未成年人的性别都是男性,主要受未成年人智力和心理影响。与女性不同,男性心理成熟较晚,抵制诱惑能力较弱。在这18人当中,13人为留守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所处的成长环境无非就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及影响,未成年人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与父母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一方面父母疏忽了对未成年人的管教,没有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未成年人受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父母没有及时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端倪,没有从源头上进行矫正,致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犯罪范围狭小化。近两年里,兴业县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寻衅滋事、贩卖毒品以及强奸案件。故意伤害罪犯案人数有1人,抢劫罪犯案人数有4人,盗窃罪犯案人数有3人,寻衅滋事罪犯案人数有3人,强奸罪犯案人数有2人,贩卖毒品罪犯案人数有5人。从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贩卖毒品罪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抢劫罪。大多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主要是沉迷于网络、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且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对犯罪认识不清。
综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该院建议:
第一,未成年自身需学会自控,抵制不良的诱惑。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吸毒青少年都是基于从众心理或迫于伙伴压力而染上毒瘾。因此,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抵制诱惑,慎重交友,杜绝攀比和赶时髦。
第二,父母进行教育引导,树立遵纪守法榜样。父母应掌握孩子的消费趋向,留意其结交的朋友,同时注重父母自身的表率作用。为未成年人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出努力,从根本上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许多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就行,其实不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称职的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外,更多的是给予精神和行为上的教育。
第三,增设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强化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观念。教书和育人并重,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法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进行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构建法治校园,教育未成年人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公民也是学校的责任。
第四,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应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进校、进社区活动,相关的司法部门以课堂形式讲解法律知识及典型的案例。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以案说法,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定期举办法律教育讲座,通过新媒体、新型方式进行宣传,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