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非常喜欢这句话。“信仰”二字如同黑夜里的一道璀璨星光,划过心际,留下长长的悸动。是的,信仰法律,法条才有了持久的生机和活力;信仰法律,法官的内心才会充盈而坚韧;信仰法律,尚法遵法才能成为普世思维和社会习惯。
法律之路,有了信仰,便有了毕生追随而不受动摇的勇气和决绝,便有了伏地修行而不被阻绊的虔诚和敬畏,便有了职责傍身而不辱使命的胆识和胸襟。
回首来时路,我看到一个时而惘然、时而欣喜、时而忧思、时而跳跃的跋涉者在仆仆风尘中踽踽前行。那是放下迟疑和犹豫让步伐越来越坚定的磨砺之路,那是将信仰化为血液让生命怒放光亮的追寻之路。
经寻觅,懂真心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我的青春我那鲜花般的年华便匆匆走过。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做法官,阴错阳差,偶然的际遇,我成为法院人。书记员做了8年,综合部门干了6年,如今回到审判岗位已5年,期间,从后勤到审判,又从审判到后勤,再从后勤到审判,兜兜转转中,我的角色一次次转换,又一次次重新定位,我曾经迷惘、曾经寻觅: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究竟喜欢干什么,适合做什么?
一次,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经过我不懈努力,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双方履行完毕,我正欲转身离去,原告人的父亲却一把拽住我,深深的鞠了个躬,连声说:“法官,谢谢,谢谢!”眼睛亮晶晶的,似乎有泪花在闪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可我收获的这声“谢谢”,却是百姓对天平之威最无上的信任和尊崇,是情与法相辉映撞击出的最美的音符!那一刻,我内心有颗火种被“噌”的一下点燃;那一刻,我确定当法官将是我一生的追求;那一刻,我想对他说一声谢谢!
我终于懂得“我是谁,我将成为谁”,尽管我已不年少,尽管未来已不再漫长,我却为此而感到兴奋和幸福。
当初的选择,已生长成满树的热爱,这是法院生涯二十多年带给我的觉知礼物。
遭拒绝,变柔软
希腊神话中,安提戈捏说过,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英国培根也说过,在考虑法律正义的同时应当有慈悲之心,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曾审理一起抢劫上诉案,到看守所会见这名犯抢劫罪的未成年人,稚嫩的脸庞上是冷漠的双眼,我问他,为什么去抢劫,他说不知道,我又问他,知道抢劫是犯罪吗,他仍说不知道,我再问他,抢劫之后是否得到了想得到的,他继续说不知道。在一次次的问答中,他的抗拒和排斥让我有种挫败感。可我知道,一次接触不足以让他对我打开内心,我们需要时间建立信任。之后,我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他从小跟年迈的奶奶生活,初二未读完就缀学,结交了一帮社会上的“兄弟”,只因没钱到网吧上网,便实施抢劫,抢了200多元。我明白了,他外在的冰冷缘自他内心的失爱,他因为不被关爱,所以要拒绝一切的靠拢。第二次,再去会他,我便以朋友的语气开始跟他聊天,聊着,聊着,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有了泪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脆弱和无助,隔着谈话窗栏,我给他的是凝视和倾听。最后,我问他,还要上诉吗?他很干脆的回答:不上诉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知道一审法院已经判得很轻,上诉只是为了倾诉。“上诉只是为了倾诉”,瞬间,我被这句话打动,不为别的,只因他给予我以信任,只因他吐露自己的心声,只因我让他满足了需求。
打开内心的阀门,悲悯是最好的管道。即使是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期望被尊重被关心,法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法律的传播者,传播,需要心与心的连接,哪怕对方是犯人。当我们不再视罪犯(或者当事人)为敌对者,放下心中的歧视和偏见,慈悲便会在内心流淌,法律即变得柔软,公正即有了温度。
作为一名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法官,可能我还做不到完整意义上的慈悲,但我愿意用女性的柔软之心去连接那些少年犯受创的冰凉的心,我愿意做一个守夜人,去修补少年犯那曾经折损的翅膀,重燃他们的生命之光。
受磨砺,还坚韧
法官内心需要柔软,但柔软不等于柔弱,更不等于软弱。正因为柔软,便富有绵长而紧实的张力,显现高强的弹性和韧劲;正因为柔软,面对威吓和强权,便会更加坚韧和不屈。
遇到一起探视权纠纷案件,被告方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颇有权势,为了剥夺女方(原告方)的探视权,在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竟然百般阻扰和刁难,甚至叫嚣要让我这个法官做不成。又遇到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件,男孩仅仅因为一句话,就将受害人伤致五级残疾,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被告的父亲几番堵在我回家的路上,要求我给他的儿子判缓刑,否则的话,就要给我好看。还遇到一起强奸后杀人案件,被告的手段残忍恶劣,几无可恕,在宣判时,罪犯的眼里射出凶光,并发出歇斯底里的咆哮,而他的亲属则追缠哭闹不休。
天平之上,必有阴霾;正义之外,必有邪恶。也曾被恐吓所困扰,也曾为威胁所焦虑,也曾对内心确认的事实产生疑惑,法官不是圣人,法官的内心也需要扶助和支撑。当我挺直脊梁,当我意识到我身后是无数法官在相拥相携,当我坚信“法官的人格是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仿佛有能量徐徐灌入,娇小的身躯便宛如一株昂首迎风的木棉花,浩然挺立,无畏无惧。
“刀剑上的舞者”,这是对法官职业最好的定位和诠释。为了信仰,为了心中不变的追求,我甘愿在刀剑上起舞,正如古罗马格言所说,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
尝挫败,乃释然
“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当目光坦荡,内心笃定,我们便会产生强烈的自信——相信法律可以带来光明,相信法官可以主持正义,相信民众可以感受公平。然而,一次次的开庭审判,一次次的与当事人打交道,我意识到,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法官并非万能,法庭也会发出叹息。
曾审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男女双方生育了一男孩,在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女方离家出走,另外组织家庭并又生育了两个孩子。男方要求女方承担离家出走至判决离婚期间孩子的抚养费和孩子今后生活的抚养费。我了解到,那个孩子正准备中考,将面临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孩子的父亲生活窘困,需要这笔钱救急。庭审当天,他们的孩子出现在法庭的旁听席上,为了不让孩子产生不良感受,我让孩子暂时离开庭审现场。在庭审结束,我给双方主持调解,女方不同意支付抚养费,说儿子根本不认她,我问她:你记得你孩子的生日吗?你知道你孩子有什么爱好吗?你在他最需要你的时候给了他关爱吗?她哑然无语,同意了男方的调解方案,愿意分两次付清抚养费。可是当我把制好的调解书交给他签字确认时,她反悔了,无论我再怎么争取,终是调解不成。时间已到了中午1点钟,持续了3个多小时,就这样收场!
看着走进来的孩子,我产生一种深深的愧疚,我知道,倘若调解不成,即使判决下发,也难以执行。我觉得对不起孩子,辜负了孩子。那一刻,我感受到法律的无奈和法官的无力,我自问:信奉法律,执行法律,为何并不能令人如愿,并不能有效保护和帮助弱小?
可孩子却说:“法官阿姨,我知道你尽了力,谢谢!”瞬间,我明白了,信奉法律虽然不一定收获圆满,但却必然因为付出真诚而得到尊重和理解,必然因为内心的坦荡而缔结信任之花。
历惊险,显价值
信奉法律,付出真诚,即使公平不能马上兑现,构建衡平的美好不能因此而彰显,但只要信仰还在,内心的执着还在,这些挫败和懊丧,跨过去,它就是垫脚石,就是铺路砖。
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一审判决男女双方离婚,女方提出上诉,坚决不同意离婚。自庭审到庭后,女方总是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为了不离婚,她甚至要给我下跪,我一边制止,一边好言相劝:“当婚姻已经死亡,留住它还有何意义?”谁知,她非但不听劝,还趁人不备,一步跨到法庭的窗台上,大声说:“只要你们敢判我离婚,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天呐,我的心提到嗓子眼,赶紧冲上去拖住她的脚,好说歹说,才把女方从窗台上劝下来。又经过反复劝说,女方的情绪渐渐平复,慢慢能听进我的建议。同时,我说服男方在财产分割上作出让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女方获得了满意的财产权利,拿到调解书,她破涕为笑,紧紧握着我的手不肯放开。
从这,我找到了自己身为一名法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我不厌其烦、苦口婆心、想尽办法,达成一桩桩调解之时,当我看到久违的亲情重返家庭,破碎的婚姻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和温情,对簿公堂导致的不完美结局多了一份和谐,我便感受到一份判决书写不出来的充实和满足,感受到信仰的温度和热度!
挑战和磨练,在每一个案件中,也在每一次对“善和衡平艺术”把握的成功和挫败中,信仰因此而弥坚,成长因此而加速!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是我一生中的寻觅,哪怕我跋涉千里万里……你是我含着泪的努力,哪怕我步步披荆斩棘”,这是电视剧《大法官》里的歌词,也是我们所有法官修行之路上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热泪”,因为心中有信仰,所以眼中常含热泪;因为常含热泪,所以甘愿做个修士不断修行!而修行之路,没有捷径和坦途,唯有磨砺和虔诚。法官修行的正果,是公平和正义,是在寻找事实真相、法律真相的同时实现自我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