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
保护绿水青山有作为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代表
今年年初,《法治日报》报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谋快巧惠”执行模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案件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在当地传为佳话。一件案件执行完毕,不仅仅是一份裁定书,而是真正看到企业复工复产,正式走入正轨,让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广西法院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诚信原则,保障诚信守法者权益,同时,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用法治力量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广西法院受理案件首次突破100万件,上升12.16%;办结901183件,上升6.67%,为广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院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打官司,最看重的就是方便快捷。
广西法院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从快立、审、执涉企案件,开展走访企业活动,主动进协会、商会、企业,了解司法需求,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集中执行行动,仅2021年就执结涉企案件17514件,到位金额26.85亿元,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涉金融案件大量涌入法院。黄海龙介绍,妥善处理涉企、涉金融的案件,是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着力点,实际上又涉及方方面面。
“我们强化破产审判重整救治功能,推进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审结破产案件,化解企业债务,让一批企业重获新生;我们妥善审理涉金融纠纷案件,开展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进金融纠纷强化源头治理,助力‘稳财金惠实体’;我们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挥与行政机关协作机制作用,深化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保护。”黄海龙说。
司法护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广西各级法院积极促进优化政务环境,开展“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工作,推动建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合力化解行政纠纷。
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国际交流中心广西基地,广西法院开展对东盟国家当事人电子双语公告送达试点,与广西贸促会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完善涉外商事案件管辖制度,加强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钦州港、崇左片区巡回法庭建设,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北海海事法院高效处理外籍“艾丽肯”号货船诉前保全案,赢得外方当事人认可,主动将原约定由外国仲裁,变更为北海海事法院管辖,并适用中国法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我国高水平的司法成果。
黄海龙表示,2022年广西高院将坚持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对标对表国内一流,进一步增强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找准司法服务保障的切入点、发力点,坚持公正高效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化解矛盾,努力提高涉企纠纷审判执行质量和效率,尤其要重视依法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广西法院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现新提升。
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离不开法治保障。
近年来,广西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发挥行政审判监督预防、刑事审判惩治教育、民事审判救济修复功能,推动建立漓江流域、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联动中心和巡回法庭,护航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
据统计,2021年,广西法院审结生态环境资源各类案件12936件,判决生态环境修复金4765万元。
广西不但山清水秀,而且沿海沿边具有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对于涉及土壤及水污染、非法占用农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黄海龙表示,将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广西妥善审理了一起非法围填海域行政处罚纠纷案,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处罚决定,维护国家海岸线安全和海域生态平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这个案件也被收录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数据库中国环境司法裁判板块,对增强我国海洋环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海龙表示,广西法院将紧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巩固、提升”工作要求,奋力推进新时代全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