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桂法动态
平果法院:逢圩解事 法治助力乡镇发展
分享到:
作者:方元官  发布时间:2023-08-29 15:56:37 打印 字号: | |

2022年来,平果市人民法院榜圩人民法庭紧扣辖区打造集镇试点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层,彰显人民法庭助力“发展壮大集镇 助推乡村振兴”的司法担当。2022年以来,受理案件323件,同比下降55.4%,生效案件判服息诉率100%,调撤率48%;各类社会组织调解253件,社会矛盾纠纷案件总量下降30%。

成立“逢圩解事”工作机制

2022年3月,百色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榜圩镇作为“发展壮大集镇 助推乡村振兴”试点。榜圩法庭立足辖区特色,以诚信文化为土壤,积极打造集镇法治示范基地,以“逢圩解事”司法服务品牌,采取“赶集日+普法”“乡村大戏台+普法”等接地气的普法形式,组织法官深入到屋场集市和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解纠纷”活动,将法庭定分止争作用与推动乡村文明进步有效衔接,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有机融合。法庭的法官每到圩日就到定点地收集群众诉求,针对收集的问题及时研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深入试点集镇开展普法活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补齐民生短板;构建“法院+”解纷模式,积极与人民调解组织的通联互动,将矛盾化解在源头。目前为止,集镇项目无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

讲群众语言  拉近群众距离

人民法庭地处乡镇、街道,面对的当事人大多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对法院工作也缺乏深入了解。榜圩法庭根据辖区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的现状,每圩日赶集购买日用品的特点,组织干警利用圩日与老百姓拉家常式的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在交流过程中用群众语言,将专业的法律规定转化为常识常情常理,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群众能够理解的理,共群众之情。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家事、邻里纠纷,可以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对繁琐复杂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商讨。解决诉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村屯等活动15次,举办讲座8场次,提供咨询超500人次。

以案释法  给村民上共享法治课

人民法庭通过审判办案,对严重违反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运用法律来加以制裁,通过依法“惩恶”,而达到“扬善”作用。为此,榜圩法庭通过以案释法、普法,醇化村风民风社风,告诉乡村群众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选好典型案例,通过短视频、漫画等进行传播;创新普法方式,依托数字法院建设成果,通过庭审直播、在线普法等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形成普法品牌特色,借助“网格法官促振兴”等,增强普法力度,扩大普法效果。妥善审理乡村家事、邻里纠纷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案”,把庭审搬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参与整个过程,在参与庭审中学习法律。鼓励邻里相助、无私奉献等文明善举,弘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庭后十分钟”等形式扩大审判效果,以案件审判“小切口”讲好和谐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理”。2022年以来,巡回开庭21次。

村民自治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力量,加强部门联动。榜圩法庭联合司法所、基层村干部开展法律指导工作,邀请各宗族长辈、群众代表等参加法律培训会。将优秀传统家训族规、乡风民俗等元素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结合,通过“法庭+村居委员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乡村干部”等形式,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的法律服务平台,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依托乡村治理新体系,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司法协理员、人民调解员等多种力量,运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落地生根。2022年来,制定村规民约20条,调处家事纠纷101起,邻里纠纷8起,同村各类纠纷案件12起。

 


来源: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杨艳洁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
Copyright © 2024 by www.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