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前端,治未病”,将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是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要求。近日,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阳和法庭通过与阳和司法所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以简便、灵活、高效、专业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化解40余起涉农纠纷,集中凸显了纠纷前端化解的便民性和高效性。
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导致的市场低迷、需求量减小等问题,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一家养殖公司也不例外。公司近一年来资金回款缓慢,以致于无法如期向与之长期合作的40余名养殖户支付养殖款。农户靠长期与公司合作养殖为生,公司拖延付款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计,他们多次到公司协商,均因分歧过大未果,于是纷纷向鱼峰区法院提起诉讼。
阳和法庭法官黄爽承办其中一起案件。经过庭审,黄法官总结出案件争议焦点和纠纷矛盾症结点,庭后仍不放弃为双方进行协调。黄法官立足于原被告利益平衡,从养殖户客观损失、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今后长期合作的现实利益等方面多次居中斡旋。一方面敦促公司考虑到养殖户日常生计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支付养殖款;另一方呼吁养殖户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给予公司回款的合理宽限期。经多次磋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为后续40余起纠纷化解树立范本。
阳和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接收其他40余名养殖户的诉讼材料后,法庭启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将这批群体性纠纷情况告知阳和司法所,委派其进行诉前调解并提供协助。吸取了黄法官成功化解纠纷的经验,司法所调解员根据各方诉求,抓准矛盾焦点予以分析,多次疏导沟通,组织养殖户与公司法定代表人集中协商。
法庭向各方当事人出示同类纠纷生效裁判文书,协助当事人确定合理的诉讼预期;从情理法角度耐心明晰法理,规劝各方维护长期培养的合作关系,从对方角度考虑,以最低成本解决纠纷。在“法庭+司法所”协同努力下,公司法定代表人明确表达了付款承诺和分期付款计划,养殖户们也相应降低获赔预期。
由于这批养殖户们当前经济处境较困难,法庭与司法所启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为当事人节省纠纷解决的成本。公司法定代表人与40余名养殖户在法庭干警与阳和司法所调解员见证下签署人民调解协议,向法庭递交司法确认申请书。经立案程序以及案件审查,法庭逐案出具民事裁定书,于8月31日送达各方。
阳和法庭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推动完善“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分层过滤体系,积极构建“法庭+”多元解纷模式,凝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让司法服务在“最后一公里”提速增效,全方面多角度帮助当事人以最低成本解决矛盾纠纷。